宋代罗大经随笔集《鹤林玉露》卷五“读书”篇,就可看成是一场“要不要读书、怎样阅读”的辩论会。文章说,一次,北魏太祖拓跋珪问李先:“天下何物最益人神智?”李先脱口而出:“莫若书。”王安石也非常认同李先的观点,并作诗一首表明态度:“物变有万殊,心思才一曲。读书谓已多,抚事知不足。”也就是说,不读书就不能应对一切。
《红楼梦》中的“通灵宝玉”:贾宝玉佩戴的通灵宝玉,虽然表面上看似珍贵且充满神秘力量,但实际上却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。反而,因为过度依赖这块宝玉,贾宝玉错过了许多人生的机会和体验,最终陷入了虚幻的梦境之中。
果戈理《死鬼灵》中的比什伽秋,什么都读,他并非饱学之士,而是缺少鉴赏力的傻瓜;《庄子·列御冠》中的朱泽漫,他学了一门特殊的杀龙技术,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有龙可杀,他才明白世间无龙,其本领白学也。如此说来,如不加选择地开卷,总会事倍功半,害多益少!
【开卷未必有益的名人名言有哪些(开卷未必有益的3个事例)】相关文章:
本站文章来自互联网或网友投稿,仅供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,请邮箱联系我们删除!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hzdjiang.cn/mingyan/5641.html